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需要”和“被需要”非常亮麗。
從作文題本身來說,非常適合學生來寫,但要寫好又不是非常容易,有一定的區分度。
“需要”是指缺乏某東西而產生的一種“想得到”的心理狀態。“被需要”是有價值要體現的心理狀態。學生可以從自身的需要和被需要寫起,如從現實來看學生可以寫需要父母的關愛,但又可以成為父母的精神支柱;從未來來看需要社會的幫助,又將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所以寫的范圍非常廣大。
同時,我們要看到這個作文題的精心之處就是將關注點落實到每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體現了我們當前整個時代發展的特點,即每個個體的獲得感,有很強的人文關懷的色彩。學生要寫好一定要體現這點,即每個個體都是有自身的價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時我們每個個體也要關注他人的需要,關懷他人的需要,整個社會要關注每個個體的需要,關懷每個個體的需要。所以這點是體現學生水平的地方。
還有,作文題依然保持“抽象”概念的特點,保持“思辨”的特點,從“需要”和“被需要”的抽象概念,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發生、存在的現象,仔細思辨這樣的現象,理性體會存在的但自己沒有注意的一些細節,非常有意義。